吳梓寧,《施氏食獅史 Shī Shì shí shī shǐ》,互動裝置,2011。

《施氏食獅史》 石室詩士施氏,嗜獅,誓食十獅。 施氏時時適市視獅。 十時,適十獅適市。 是時,適施氏適市。 施氏視是十獅,恃矢勢, 使是十獅逝世。 施氏拾是十獅屍,適石室。 石室濕,施氏使侍拭石室。 石室拭,施氏始試食是十獅。 食時,始識是十獅,實十石獅屍。

試釋是事。在作品《Shī Shì shí shī shǐ》中,嘗試進行對漢文字的特性研究,選擇了趙元任於六0年代為了反對中文拉丁化所寫下的《施氏食獅史》作為素材,並將現行的華語教學教材中,以漢語拼音標示整首詩的讀音,並配合英文翻譯出整首詩的內容含意,並在片頭邀請觀眾大聲唸出讀音的互動性作品。 作品影像將整首《施氏食獅史》以上下分割影像,同時呈現漢字與漢語拼音的方式,依閱讀節奏,逐字出現的方式播放。多數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會跟著默唸或讀出每個字的發音,非中文使用者只能不斷發出漢語拼音所標示出的讀音,卻無法組織或解讀文章意義。中文使用者可能會試圖辨認並串連起整篇文章的意義,但因為漢字閱讀的複雜條件,使得就算是中文使用者,在純粹只有聽覺而不搭配視覺文字的狀況下,也幾乎不可能辨認每個單字去聽懂整首詩的內容意涵。